专业工程咨询机构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
那么,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人民的智慧需求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领略下全球经典的智慧城市案例吧!
以智能化响应 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责任感
位于爱荷华州东部的迪比克市,既是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于2009年9月,由市政府和IBM共同开发,它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
迪比克市风景秀丽,密西西比河贯穿城区,是美国宜居城市之一。为完成建设智慧城市目标,又保持其宜居的优势,迪比克市和IBM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并连接起来,进而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
迪比克市率先给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记录资源使用量,还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资源浪费,完成了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使市民和企业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贝丁顿 “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其建筑构造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是表里如一的“绿色” 建筑。该社区的楼顶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该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以智能交通疏解拥堵 减少碳排放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素有“自行车之城”的称号,在绿色交通方面成绩斐然。为实现零排放,该市通过统筹规划,鼓励市民骑车出行,全面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对1公里路内的交通,一方面,修建3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及沿途配套设施,包括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服务设施,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推广使用一种智能型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安装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可汇聚成“自行车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
电子政务服务公民
新加坡自2006年6月推出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规划,努力建设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为全球资讯通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五。
新加坡建立起一个“以市民为中心”,市民、企业、政府合作的电子政府体系,让市民和企业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各项政府机构事务中。目前,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已公开了50多个政府部门的5000多个数据集,市民和企业可以全天候访问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及300多项移动服务,这为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和企业的商业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新加坡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
“智能屋”助力老年医疗
2007年英国利用传感器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智能屋可与当地医疗机构实时建立联系
节能智慧化技术 全方位可持续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其智能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方面。
可持续性生活:为了改善环境问题,阿姆斯特丹启动了West Orange和Geuzenveld两个项目,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
可持续性工作:为了高效、合理利用大厦资源,节省能源,启动了智能大厦项目,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
可持续性交通:为有效解决移动交通工具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实施了Energy Dock项目,该项目通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产油发动机。
可持续性公共空间:为建设可持续公共空间,启动了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项目以缓解乌特勒支大街的交通拥堵状况。
智慧城市,智慧你我他!
城市孕育创意,智慧营造城市,华欣泰咨询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Copyright © 2013-2020 深圳华欣泰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08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