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程咨询机构

倾力打造您专属的报告,让建设方看到价值

文化产业园“大跃进”?

投资近20亿元、占地近5000亩的湖北潜江市曹禺文化产业园建设完工在即;投资近100亿元、占地千亩的四川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已正式启动;投资达200余亿元、占地万亩的河北沧州服饰文化产业创意园最新规划也已新鲜出炉……

近年来,在资本追捧与地方助推下,一批以“创意”“艺术”等为名的文化产业园应运而生。亦有观察人士指出,部分地区或将开启园区“圈地大跃进”时代。

文化产业园“大跃进”?

园区建设正酣

盘点过去在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地区,河北沧州市或首当其冲。有迹象表明,该市对文化产业抱有的发展雄心,远未在投资200余亿元的服饰文化产业园中止步,在此之前,该市还公布了一份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的投资大单。据介绍,沧州市冀春集团投资3亿元将在该市区打造国际高端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河北乐海乐器有限公司与北京一轻控股公司共同投资25亿元,在沧州市肃宁县打造北方最大的乐器生产基地;黄骅金宝置业公司与央视合作,建设冀东区域大型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和传播中心;圣基集团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秦殿国际集团共同投资80亿元,在沧州建设国家民俗公园等。目前共谋划建设项目90个,总投资达1500亿元。

从中会发现,该市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期实现“文化兴城”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相比之下,浙江宁波市对试图通过兴建园区,实现振兴当地文化产业的意愿更加强烈。

有报道称,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今年宁波市要求各县市区分别建立3家-5家文化产业园。目前,该市已建成30余个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共引进文化企业650余家,总注册资金达10亿元,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达到116.43亿元。

“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平台。”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丰曾表示,宁波文化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文化内容产业、文化服务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相较往年,2016年宁波文化产业发展或将达到15%的增速。

实际上,面对文化产业发展快速推进,宁波看似有着十足底气。

2015年,宁波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8.6亿元,占全市GDP的4.1%,在占比上全省排名第三,尤其是文化制造业总量在全省居首位。文化法人单位机构数增加到25856家,同比增长25%。

“不过,虽说去年宁波文化产业发展得还不错,但这个成绩不能比较,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郑丰还表示,杭州、宁波,从各方面来说,都属于浙江省“第一方队”里的兄弟城市。虽说两座城市的发展各有优势,但单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宁波与杭州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据统计,2015年,杭州的文创产业已占到GDP的22.2%,而宁波还在为2017年占比7%的目标在奋斗;杭州城有100多幢文创产业楼宇,宁波只有30多座……

况且,宁波与杭州仅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热潮中的一个缩影。

早在2年前,福建省福州市文化产业便已驶上“快车道”。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福州市文化产业就实现增加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市GDP比重的6.2%。同年,福建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公布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福建省81个在建或基本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据悉,81个文化产业园区中广泛涵盖动漫、游戏、油画、书画、创意、美术等多个产业主题园区。培育了三坊七巷、温泉旅游、网龙游戏、汇源会展、蔚蓝广告、鸿博印刷等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5年,上海市仅被官方认定的首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就多达106家。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一季度,全国已建成或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超过了1万个,增速惊人。

显然,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均寄予了厚重期望,尤其是以兴建各类产业园区为主导的文化繁荣,拥有园区数量或被地方视为未来产业竞争核心。

投资还是投机?

不难发现,通过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特色文化企业入驻,逐步实现产业园区与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得以迅猛发展。

自2014年以来,重庆市沙磁文化产业园通过公益性文化产业带动和影响,培育文化产业多元业态。预计到2020年,园区实现文化产业产值60亿元,集聚文化企业超过200个,吸纳就业人口4万人,实现税收3亿元。

近日,贵州省贵安国际数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首期汇集了文化创意、大数据、大健康、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近100余家企业正式入驻这个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综合体园区。“我们不光是要把企业引进来,还要携手共同发展,要共赢。”园区相关投资方负责人曾表示,发展该园目的是打造一个企业的聚合平台,一个跨界创新、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在这里,有人才、技术、资金、创意、服务和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使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园的热情高涨。许多地方看好文化产业园的前景,纷纷投资建设各种文化产业园。

然而,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文化产业看似热闹,但由于受制于资源整合不够、专业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文化产业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尚没有释放出应有的能量,不仅难以持续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也造成了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因园区“文化氛围不足”,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只能依靠商户自身产业链的丰富来实现。

有专家也表示,因始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10年前文化产业园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至今依然如影随行。现在很多园区运营商,并没有明确长期坚持做文化产业园的目标,使得原本打着“文化”旗号的产业园悄然变味。

文化产业园“大跃进”?

事实上,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北京“798”(北京798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目前运营轨迹或能说明一二。据了解,“798”作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艺术家的聚集地。然而,随着艺术区不断地进行商业开发,其文化气息也在逐渐衰弱,慢慢变成了一个艺术品贸易市场。

过度的商业化已经开始严重影响艺术家们的生存环境。持续上扬的租金,也使得很多艺术家无力承担,进而相继搬离。取而代之的是咖啡、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机构,而坚持下来的画廊也常常会为租金和卖画犯愁。

在专家看来,导致园区开发变味的关键问题,在于园区运营商是否真正把园区定位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区。目前国内真正称得上“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少之又少,因“一哄而上”建起的部分园区,只是利用政策来做事,比如进行圈地,然后尽快地把地卖掉、把房子出售或出租等。最后,园区有的成为了普通的物业,有的成为了普通的商业。

为此,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在整体布局上的指导,对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虚火”并不可怕,毕竟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需要不断积聚资本和技术。希望文化产业园的虚火,能够引发市场的自然调节能力,配合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使产业走向优化整合。


成功案例

Copyright © 2013-2020 深圳华欣泰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08927号